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土建与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1995.07-2002.03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高级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所所长、聊城分院院长。2008.12-2012.12于同济大学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其围护结构。担任中国钢结构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评价专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家,济南市科技咨询专家,济南市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钢铁集团下属山东铭远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研发总工程师,济南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主要从事钢结构稳定与高等分析;预制装配结构的抗震与减震;特种结构;生态节能复合墙板;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新型连接节点;工程设计与咨询;薄壁钢管混凝土支护结构;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等方面研究。
科研成果:
(1)侯和涛等,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2.08.08,中国,201210120152
(2)侯和涛等,一种半刚性的钢柱脚连接结构,实用新型专利,2013.02.06,中国,201220369368.1
(3)侯和涛等,一种新型插入式预应力灌浆钢管混凝土节点,实用新型专利,2012.11.15,中国,201220330561.4
(4)侯和涛等,一种复合材料保温墙板, 2011.02.16,实用新型专利,中国,ZL201020240107.0
(5)侯和涛等,预制混凝土复合墙板连接件, 2011.09.21,实用新型专利,中国,ZL201020694004.1。
(6)丁尚辉,侯和涛等,山东建设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城镇综合管廊设计施工综合技术与管理研究,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
(7)侯和涛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概念与创新一体化的结构工程教学"获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
(8)李国强,谢振清,刘昭如,韩杰,陆烨,侯和涛,李文涛,赵瑛,董晓东,王学军,邢融融,薛震,全国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竞赛技术集成创新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6。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纵向科研项目:
[1].侯和涛等,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住宅结构和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子课题,村镇住宅工业化建造关键技术研究(2006BAJ04A02-06-1),2008.1~2011.12,科技部。
[2].侯和涛,王静峰等,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钢结构住宅竹筋-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的设计理论研究(ZR2011EEM023),2011.7~2014.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3].王静峰,侯和涛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半刚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破坏机理和抗震设计对策(51178156),2012.1.1~2015.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4].王培军,郭士雄,侯和涛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局部火灾下受约束钢柱抗火性能(51008181),2011.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5].侯和涛,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开孔复合墙板与钢框架共同作用的机理研究(20090450736),2009.04~2011.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6].侯和涛,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面上项目,钢结构住宅竹-混凝土复合墙板的受力机理研究(09R21415800),2009.04~2010.1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7].侯和涛,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轻质竹-混凝土复合墙板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200902004),2009.09~2011.04,山东省人事厅。
[8].侯和涛等,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节能复合墙板在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技术(2006BS10004),2006.4~2008.5,山东省科技厅。
[9].侯和涛等,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薄壁钢管混凝土与围岩共同作用的机理和设计方法研究(2009TS091),2010.01~2012.12,山东大学。
[10].侯和涛等,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足工程、吸纳资源、三方共赢培养应用创新型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SDYC11006),2011.9-2014.9,山东省教育厅。
[11].侯和涛等,山东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产学研赛一体化培养应用研究型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2010.01~2011.12,山东大学。
横向科研项目(企业委托):
序号 |
项目名称 |
委托单位 |
经费 (万元) |
1 |
澄波湖水上公园真空泵房工程结构设计 |
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10 |
2 |
莘县徒骇河钢桁架系杆拱结构设计 |
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
13.5 |
3 |
防雨预制外墙板连接件的受力分析与试验研究 |
济南郦住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12 |
4 |
济宁市金宇路地下通道设计 |
济宁市市政设计院 |
15 |
5 |
钢结构桥梁的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 |
青岛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15 |
6 |
带秸秆芯层竹筋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研发与示范应用 |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30 |
7 |
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应用技术研究 |
山东铭远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15 |
8 |
济宁市雨污水泵站工程 |
济宁市市政设计院 |
20 |
9 |
城建艺创中心改建部分结构设计 |
济南思锐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3 |
10 |
钻机井架及底座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
35 |
11 |
南水北调东线二级坝泵站主要房动力测试 |
二级坝泵站建设管理局 |
13 |
12 |
汶上县新世纪景观桥钢斜拉塔设计 |
济宁市市政设计院 |
5 |
13 |
Y型空冷管道应力分析与研究 |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22 |
14 |
云浮国际石材城博物馆钢结构设计 云浮国际石材城会展中心钢结构设计 |
山东铭远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15.3 |
15 |
乌鲁木齐市温泉西街调蓄水池管理站工程 |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8 |
16 |
济南市钢结构人行天桥研发设计 |
济南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32 |
17 |
CL复合墙板理论与试验研究 |
泰安市华新建材有限公司 |
5 |
18 |
济宁市高新区泵房结构设计 太白路泵站结构工程设计 |
济宁市市政设计院 |
6 |
19 |
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一厂污泥浓缩池结构设计 |
世纪博登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4 |
20 |
光大水务三厂钢结构工程设计 |
山东晓宝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1.63 |
21 |
济宁市车站南路综合管沟项目 |
济宁市市政设计院 |
15 |
22 |
枣庄市光明路人行天桥项目 |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4 |
23 |
枣庄市光明大道人行天桥工程 |
枣庄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6 |
24 |
钢结构住宅深化研究 模块化抗震救灾房设计与研究 |
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 |
8.6 |
25 |
潍坊华昌钢屋盖结构设计 |
潍坊华昌钢结构有限公司 |
5 |
26 |
济南市水质净化三厂构筑物结构设计 |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3 |
27 |
日照水库大桥防护措施设计与研究 |
山东铭远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4.34 |
28 |
青岛海湾大桥广告塔设计 |
山东志合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1.8 |
29 |
中通杯山大广告塔设计 |
山东中通钢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2 |
学术成果及奖励:
1、期刊论文(2007.7~2013.7):
(1)侯和涛*,陈璐,孙燕飞,吕忠珑,竹筋陶粒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建筑材料学报, 2013。(EI)
(2)侯和涛*,孙燕飞,刘玮龙,轻钢装配式住宅示范工程的设计与应用,建筑钢结构进展,2013。
(3) HetaoHou, Yanfei Sun, Jian Zhou, ZhonglongLv,JingjingLi.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lightweight steel residential hous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353-356:2851-2856,2013. (EI)
(4) HetaoHou, ZhonglongLv, HainingLiu,Yanfei Sun, Flexural behavior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with corrugated steel web,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351-352: 231-236,2013. (EI)
(5)侯和涛*,邱灿星,李国强,王静峰,带节能复合墙板钢框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9(9),177-184,2012 (EI)
(6) HetaoHou*, CanxingQiu, Jingfeng Wang, Guoqiang Li,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andwich composite panel infilled steel fram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8(3), 226-241,2012 (SCI、EI)
(7)侯和涛,臧海涛,王静峰,钢结构住宅墙体(板)连接节点应用与研究现状,钢结构,2012
(8)侯和涛*,陈璐,吕忠珑,王怀德,张波,钢结构住宅PK板现场抗弯性能研究,钢结构,27(156),6-9,2012
(9)侯和涛*,吴明磊,邱灿星,王静峰,钢框架与节能复合墙板连接方式的试验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42(3), 73-80, 2012
(10)臧海涛,侯和涛*,陈璐,轻质复合墙板的抗弯承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力学工程与应用, 14, 230-235, 2012
(11) C.X.Qiu, H.T.Hou*, W.L.Liu, M.L.Wu, Experimental study on steel frames infilled with sandwich composite panel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43-249, 499-505, 2011 (EI).
(12) L.Chen, H.T.Hou*, G.Q.Li,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gs on flexural behavior of sandwich composite panel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87-290, 810-814, 2011 (EI).
(13)侯和涛*,金延俊,邱灿星,薄壁钢管混凝土在巷道(隧道)支护中的应用研究,钢结构,26(145), 28-31, 2011
(14)侯和涛*,马克峰,李国强,陈璐,钢丝桁架复合墙板抗弯及振动特性试验研究,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1), 53-58, 2011
(15)侯和涛*,邱灿星,李国强,钢框架结构与墙体(板)共同作用的研究,钢结构,25(132), 25-32, 2010
(16) HetaoHou*, Guoqiang Li, Modified elastic approach for stability design of in-plane frame colum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 5(1), 33-48, 2009 (SCI、EI)
(17)侯和涛*,胡肖静,李国强,王彦明,节能复合墙板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建筑材料学报, 12(1) , 111-115, 2009 (EI)
(18) GQ Li, PJ Wang* and HT Hou. Post-buckling behaviors of axially restrained steel columns in fire.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9(2), 89-101, 2009 (SCI、EI)
(19)侯和涛,李国强,初始几何缺陷对非强支撑钢框架柱性能的影响,工程力学,35(4):85-90,2008。(EI)
(20)李国强,侯和涛,郝坤超,钢框架柱考虑侧移效应的弯矩放大系数实用公式,建筑结构,38(6):96-98,2008。
(21)侯和涛,钟华东,李良慧,钢结构住宅节能墙板现有问题与改进措施,钢结构,2007(3):41-44。
(22)李国强,侯和涛,钢框架柱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改进建议Ⅰ:实用方法,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1):1-4。
(23)侯和涛,李国强,钢框架柱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改进建议Ⅱ:数例验证(1),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 33(130):15-18。
(24)侯和涛,李国强,钢框架柱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改进建议Ⅱ:数例验证(2),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 33(131):1-3。
(25)侯和涛,李国强,钢框架柱的设计规范比较Ⅰ:设计方法,建筑结构,2007, 37(7):84-87。
(26)侯和涛,李国强,钢框架柱的设计规范比较Ⅱ:数例验证,建筑结构,2007, 37(7):88-90。
(27)侯和涛,李良慧,钟华东,钢结构住宅加工与安装中的问题与对策,建筑技术,2007, 38(9):653-655。
(28)李国强,侯和涛,初始几何缺陷对钢框架柱性能的影响(Ⅰ):理论模型,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9(2):15-19。
(29)侯和涛,李国强,初始几何缺陷对钢框架柱性能的影响(Ⅱ):参数分析,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9(2):20-26。
2、会议论文(2007.7~2013.7):
(1)吴明磊,侯和涛*,孙燕飞,王骞,带节能复合墙板钢框架结构滞回性能的数值分析,钢结构(增刊),中国钢结构协会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钢结构教学研讨会,8.17~20,433-440,中国武汉,2012
(2)吕忠珑,侯和涛*,吴明磊,陈璐,PK板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钢结构(增刊),中国钢结构协会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钢结构教学研讨会,8.17~20,503-510,中国武汉,2012
(3)侯和涛*,孙燕飞,刘玮龙,轻钢装配式住宅示范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第五届结构工程新进展论坛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及香港钢结构技术交流会,11.22~24,57-63,中国深圳,2012
(4)田利,李宏男,侯和涛, SMART-Ⅰ台阵多维多点地震激励下输电塔线体系响应分析,工程力学(增刊),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10.12~15,Ⅲ325-329,中国沈阳,2012.大会报告
(5) HetaoHou*, YanjunJin,CanxingQiu,Guoqiang Li,Static response of composite panel infilled steel frames using quasi-static experimentio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 and Aluminium Structures, Kuching, Sarawak, Malaysia, July 13-15,2011,大会报告
(6) HetaoHou*, CanxingQiu, Minglei Wu, Analysis on hysteretic behaviour of steel frames infilled with energy-saving sandwich composite panel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sia-Pacific young researchers and graduates symposium, 83-92,Taipei, Taiwan , 25-26 March 2011,大会报告
(7) HetaoHou*, Xiaojing Hu, Guo-Qiang Li, CanxingQiu,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lastic thin rectangular plate pinned at four corners,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Structures(ICASS'09),Hongkong, China, December 16-18,2009,大会报告
(8) HetaoHou*, Guo-Qiang Li, Xiaojing Hu,Flexural behaviour of sandwich composite panels used in steel residential house-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eel Structures (ISSS'09),Seoul,South Korea, March 12-15, 2009,大会报告
(9) HetaoHou, Guoqiang Li, Effects of geometric imperfections on the elastic behaviors of partially-braced steel frame columns[J],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 and Aluminium Structures, July 25-27, 2007,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Oxford, UK.大会报告
(10) Modified elastic approach for stability design of in-plane frame columns[J],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July 29- August 1, 2007, Manchester University, Manchester, UK.( EI收录),大会报告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邮政编码:250061
联系电话:13969036483
电子信箱:houhetao@sdu.edu.cn